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20天以前,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在演講中提到了這句話,整個游戲圈都沸騰了。而果不其然,在短短的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第一第二批版號都相繼出爐了。
今天(1月9日)公布的第二批版號中包括了84款游戲,其中手游占82款、端游和頁游各占1款。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批版號的審核時間顯示為12月29日,與首批的12月19日僅相差10天,這也可以說是過去的2018年的*后一批版號了。
從兩次版號公布時間來看,現階段游戲版號過審的速度大大提升,而且逐漸趨于穩定。同時也有不少從業者猜測,按照這個節奏,年前或許還能公布一批版號。(文末附兩批版號匯總表,按運營企業排列)
若按運營單位計算,第二批共84個版號分別由78家公司獲得。其中,拿到1個以上版號的共有5家,占比6.4%。上海綠岸拿到本批次內*多的3個版號,對應產品分別為《思仙》、《刀劍萌俠》和《少年召喚師》。
余下4家公司均獲得2個版號,分別為廣州旗劍的《劍仙軒轅志》和《*佳11人》、南京星悅隆的《飛劍四海》和《守護大作戰》、上海時光的《雪鷹領主—增強現實版》和《圓桌騎士》,上海宇望的《杯莫停》和《天天打雪仗》。
順帶一提,在品類方面,84款產品中以仙俠類MMO居多,約達到了26款。相比之下,傳奇類產品的數量則僅有5款左右,包括《沙城保衛戰》、《赤月雷霆》、《星耀傳奇》、《魔域互通版》和《劍舞龍城》等。
值得注意的是,若按出版單位統計,拿到多個版號的公司數量則明顯增多。在第二批次拿到版號的總計37家出版單位中,拿到1個版號以上的共有20家,占比54%。
杭州潤趣拿到本批次*多的7個版號,對應產品分別為《晴空學院》、《劍仙軒轅志》、《顫抖吧三國》、《蓋世強者》、《星耀傳奇》、《幽行玄城》和《無雙爭霸戰》。
另外,還有廈門雷霆的5個版號,對應產品為《喵喵愛冒險》、《精靈魔塔》、《探靈》、《使魔計劃》和《仙訣》,以及北京幻方朗睿的4個版號,對應《飛劍四海》、《守護大作戰》、《女神槍戰》和《一起打僵尸》。
和上一批相比,第二批版號多了不少市場熟悉的面孔,除了上文提到的綠岸和雷霆之外,還有三七互娛的《神魔血脈》、掌趣科技的《冷械島》、哆可夢的《文明曙光》、網龍的《魔域互通版》、墨麟的《少俠請留步》、蝸牛的《封神之天啟》、中文在線的《武圣神尊》、華清飛揚的《陸戰爭霸》、多酷的《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等。
順帶一提,上述公司11家公司有5家在綜合兩批次版號中獲得超過1個版號。其中包括5個的雷霆、4個的哆可夢、3個的綠岸和2個的三七及蝸牛。
另外,綜合兩批版號來看,拿到3個或以上版號的運營企業共有5家。目前獲得*多版號的是廣州漫靈,拿下了4個版號。除漫靈之外,還包括拿到3個版號的廣州掌族、海南中游、南京星悅隆和上海綠岸。
同樣地,綜合兩批版號的出版單位來看,拿到5個或以上版號的公司共有11家。在撇除一些出版社之外,“熟悉面孔”還包括拿下5個版號的雷霆、8個版號的北京暢元、9個版號的北京幻方朗睿以及14個版號的杭州潤趣。
在過去的模式中,棋牌游戲可以說是過審中的主流。縱觀整個2017年,地方性棋牌手游過審數量占到了整體的五分之一,高峰期時甚至單月過審游戲有40%都是棋牌類,勢頭相當兇猛。
但在進入2018年后,受到國內大環境影響,德州撲克類游戲首先受到限制,被大規模下架,隨后地方性棋牌、以及大廠的一些具有標志性的棋牌產品也遭遇下架。一時間,棋牌游戲市場水深火熱。
目前,在綜合*近這兩批過審的164款游戲的名單后,筆者發現僅在第一批中有1款,占比為0.6%。除了這款波克城市的《波克大眾麻將游戲軟件V1.0》說得上是棋牌游戲之外,其余則難覓半點“棋牌”的蹤影。
可見,在機構改革、版號審核往更規范化、制度化發展的趨勢下,棋牌游戲的審批難度將以幾何級別提升。40%與0.6%的前后對比,一定程度上就是未來棋牌游戲審批難度的體現。
對版號關注的讀者不難發現,第一批版號于12月29日公布,顯示的時間為12月19日;第二批版號于1月9日公布,顯示的時候為12月29日。從這兩批的情況來看,發布與審批的節奏都大約為10天,且數量都在80款左右。
若按此規律推測,則不難得出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在農歷年前我們或許能夠看到新一批版號的公布;壞消息是,按10天80款的節奏,一年下來版號的審批總量僅約為2880款。
當然,在主管部門明確表態之前,對版號總量預估的準確性是較低的。但值得肯定的是,版號審批回到正常化、常規化,審批的節奏和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對于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以下為綜合一二批次后,以相同運營單位排序的版號列表匯總(第二批版號以深底分):
網絡游戲版號審查培訓近日召開,釋放了哪些關鍵信號?獨家丨8月國產網絡游戲版號審批至今未發布,再次暫停還是等待適配新規?
10月已是中旬,截至發稿日,8月、9月國產網絡游戲版號審批信息仍未公布,網游版號疑似暫停或放慢審批的猜測愈演愈烈。
而自8月30日公布*新網游防沉迷規定以來,游戲監管政策還在不斷收緊。有消息稱,網絡游戲內容管理培訓近日于北京召開,會議中對網絡游戲審批環節中“內容審查”和“技術審查”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有業內人士在接受21記者采訪時指出,游戲公司不必對此次版號暫停審批感到過于恐慌,并表示大概率只是一次“小調整”。但也有觀點認為,若版號審批真的無限期暫停,對中小游戲公司的生存將有不利影響。
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要求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
在史上*嚴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措施出臺后,*新的網絡游戲版號審批信息至今仍未公布。
10月11日,21記者在查看國家新聞出版署官方網站后發現,自7月22日公布了87個國產網絡游戲審批版號后,8月至9月的網游版號至今仍未下發,但至今仍未出臺官方文件證實國產網游版號審批已經暫停或放慢審批。
9月8日晚,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會同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約談騰訊、網易等重點網絡游戲企業和游戲賬號租售平臺、游戲直播平臺。自此,版號審批暫停的風聲一直未有停歇。
9月9日,有報道稱,一位了解該次約談內容的知情人士透露,約談中提到國產網絡游戲審批將暫停。但在9月12日,21記者注意到,該報道修改了其口徑,將“暫停審批”改為“放慢新網絡游戲的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產網游版號審核疑似停擺的期間,一系列游戲未成年人保護監管政策及內容審核機制仍在配套下發。
9月27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文件中指出,要實施國家統一的未成年人網絡游戲電子身份認證,完善游戲產品分類、內容審核、時長限制等措施。
游戲防沉迷第三方監督的路徑也在逐步完善。9月30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中國搜索承辦的游戲企業防沉迷落實情況舉報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在該平臺中,舉報者可從實名認證違規舉報、時段時長違規舉報以及充值付費違規舉報三個方面對游戲中防沉迷違規信息進行舉報。
而有傳聞稱網絡游戲內容管理培訓也在近日于北京召開,會議紀要文件對網絡游戲審核流程中的“內容審查”和“技術審查”部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9月版號仍未下發這一情況,一位坐標上海從業經歷超10年的游戲公司內部人士在接受21記者采訪時道出了他的觀點,“本次版號暫停審批大概率不會和18年一樣持續近一年的時間,各項新規出臺后,要給游戲公司一些內部調整的時間,我認為這次版號審批暫停屬于一次小調整。”
同時該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國內若要研發一款質量過關的游戲產品起碼要花費2年以上的時間進行打磨。“游戲*初發布的版本,其實一般都是*原始的可上線版本,內容相對會比較少,但一旦上線,就可以快速進行迭代了。”他也提到,這正是當下版號審批暫停對游戲公司也不會有太顯著的影響的原因之一——雖然沒有下發新的版號,但對很多游戲公司來說,*主要的影響僅是游戲的研發期變長。“現階段大家還是按部就班進行產品開發,并不會過于恐慌。”
艾媒咨詢CEO張毅也認為,游戲公司不用過于糾結于監管的嚴格或是放松。“在規則面前,所有游戲企業都是平等的。”同時,他指出,在新規不斷出臺的背景下,游戲企業應主動思考如何在新的“游戲規則”下實現企業社會價值和精神價值的雙豐收。
他指出,目前政策不僅對游戲外部的防沉迷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大了游戲中內容的審核力度,毫無疑問會在審核流程以及相關細節把控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管是已經過審的游戲還是正在審核的游戲,都需要再次進行把關。把握好游戲產品的內容關以及政策關,也是避免后續在審核流程中耗費更長的周期。”
而近期游戲股二級市場的表現也顯示版號審批的疑似暫停尚未將焦慮傳遞到投資者端。截至發稿前,21記者了解到,受旗下新游上線港元,總市值4.78萬億港元。而網易 由于新游戲的帶動,繼10月8日上漲4.32%后,于10月11日開盤后續漲4.76%,報151.9港元,總市值5248.32億港元。
雖然8月至9月未公布新的版號審批信息目前來看并未產生顯著的影響,但若長期不予放行,對國內游戲市場也可能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
諾誠游戲法創始人、游戲律師朱駿超在接受21記者采訪時表示,游戲版號是對游戲監管的重要組成,是游戲上線運營的前提條件,游戲版號的審批暫停意味著游戲公司的游戲開發項目達成后無法正式上線。
他推測,版號審批暫停這一情況短期內對頭部游戲公司影響不大,因為有版號儲備,也有已上線游戲的業務收入支撐。但是對中小游戲公司的影響將會較為嚴重,因為相較于大型游戲公司,中小公司拿到版號的機會少之又少,“參考2018年‘版號寒冬’時的狀況,部分中小型公司甚至會面臨破產的境地。若長此以往,未來游戲行業的壟斷現象可能更為嚴重。”朱駿超指出。
他也向記者指出,目前仍有部分游戲公司采取購買已經停止運營的游戲的版號的方式來逃避監管。自2018年12月恢復審批流程以來,網游版號一直“供不應求”,許多游戲公司久久申請不到版號,便會鋌而走險選擇私下購買轉讓的版號。
“按照規定,游戲版號是不能進行轉讓的。除非轉讓后,該版號仍舊由原本運營游戲使用。”朱駿超指出。根據《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已經批準出版的移動游戲變更游戲內容應依其所屬類別重新履行相應審批手續。變更出版服務單位、游戲名稱或者主要運營機構也應經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理變更手續。
但朱駿超也向記者透露,目前存在很多游戲公司將其他游戲公司的游戲的版號買下,直接套用至自家旗下的游戲中的情況。
而根據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的監管政策,張毅認為,游戲內容的審查標準越來越趨于嚴格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標準的嚴格也是相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之前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審核體系,所以大家會覺得嚴格。”同時他指出,當從內容細節把關的要求變成常態之后,游戲審核的流程對于各個游戲公司來說就不是一件復雜的事情。
朱駿超也指出,游戲版號的審批監管必然會趨于嚴格,這是游戲市場發展的必然階段。“但不同于2018年首次‘版號寒冬’的主要目的——控制版號數量,此次版號審批暫停源于對游戲內容審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建議,游戲公司應當在游戲策劃階段即對內容加以把控,嚴格按照版號審查要求進行游戲開發。
2018年版號停發之后,多家上市公司的泡沫被戳破,元力股份、富控互動等上市公司都宣布變賣游戲業務以求自保。即使咬住牙堅持的公司也有幾家終于在近兩年泄了氣,連大廠也有所調整。
天神娛樂在2015~2017年的游戲資本熱潮中一口氣收購了9家公司,但單靠收購回來的標的公司沒能一直在重度游戲市場立足。
2016年天神娛樂以34.1億元收購幻想悅游93.54%的股權,另外還有妙趣橫生、雷尚科技、一花科技等公司陸續并表天神娛樂。隨著游戲業務的加入,天神娛樂的市值一路高漲。在百億俱樂部中堅持了3年,終于在2018年被打回原形。
幻想悅游基本只做海外發行業務,沒有研發能力的公司自然成為了天神娛樂首個被割舍的對象。2018年版號暫停推動了更多大廠加入出海競爭中,靠買量獲客的幻想悅游過得更加艱難。
*終幻想悅游沒能完成第三年(2018年)的對賭,三年僅達到承諾值的74%,之后兩年更是累計虧損4.9億。2021年公司已經沒有儲備的未發行游戲版權,更重要的是主要管理層及核心人員的競業禁止協議將在2022年失效,對天神娛樂來說這個定時炸彈勢必要盡快拋出。
2021年天神娛樂折價3.7折,以9億的價格出售了幻想悅游。重度游戲的獲客成本高、投資回收周期長,已經讓天神娛樂心生后怕,未來打算以棋牌等休閑競技游戲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富春股份踏入游戲領域之后前后腳收購了兩家公司,能轉型出海的被留了下來,無力轉型的則從上市公司中剝離開來。
2015年富春股份收購了上海駿夢,游戲業務新成為了主營業務之一。當年游戲業務占總收入近四成,總營業利潤近八成,公司市值也逐漸飆升到頂峰。受到鼓舞的富春股份在2016年底繼續加碼游戲業務,以8.8億收購了摩奇卡卡100%的股權,可才一年出頭就遭遇行業劇變。
2018年行業政策出現變化,游戲版號暫停審批,摩奇卡卡旗下自研的《三分天下》《SNH48》 《校花夢工廠 2》以及代理的《我叫 MT之天天冒險》《Luna》都停止研發或測試。再后來二次開發的《校花的貼身高手》《射雕三部曲》《大主宰》《仙劍單機版》都已經陸續停服。
2018年開始摩奇卡卡凈利潤大幅下滑,次年開始出現虧損,投出去的錢再沒收回來。
這時候公司的「左膀」上海駿夢通過《仙境傳說》IP瞄準海外市場,直到2020年富春股份的游戲收入同比下降10%,其中國內收入下降43%,而海外收入上升51%。「右臂」摩奇卡卡只能開始擺爛,2020年富春股份將其以4250萬元出售給母公司富春投資,將重點放到開發海外市場上。
中文在線預料到如今快速擴張的二次元市場,但能預見和順利從市場中獲利是兩回事。
中文在線主營文化和教育兩大業務板塊,其中文化業務涵蓋了數字閱讀、IP、游戲等業務。對于想做泛娛樂的中文在線來說,游戲是文娛業務之一,而2016年時中文在線認為二次元市場是未來*具想象力的領域之一。
在2016年底中文在線億元戰略投資二次元門戶網AcFun和二次元手游發行商兼社區晨之科,三方基于「內容+宣發+變現」形成協同。隨后中文在線成為了A站的第二大股東,在2017年又以共計17.2億元收購了晨之科的全部股份。
結果二次元的確是好市場,但交易標的卻不是好對象。同樣是二次元彈幕網站的A站被B站壓了一大頭;只做發行業務的晨之科在2018年版號停發之后一整年都沒有在國內上線新游戲,轉戰海外也因為獲客成本大而未曾盈利。
*終晨之科在2018年就虧了8000萬,第二年的虧損持續擴大,旗下發行的游戲陸續停服。2019年中文在線萬順利出售。面對這么龐大的市場,中文在線*終還是只能擦身而過。
杭州高新上市之后試圖通過收購來拓展業務板塊,結果毫無經驗地跳進了游戲的甜蜜陷阱。
杭州高新原本主業是高分子線纜材料,上市之后因為毛利率連年下滑,第一次公司尋求轉型收購了奧能電源。該公司主要業務是新能源充電樁,賬面營收不錯但只能計入應收賬款,*后索款無果后又在2018年原價賣了回去。
公司第二次轉型選擇了游戲行業。這時候版號停發的影響已經顯露出來,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杭州高新這次吸取了上次轉型的教訓。原本計劃在2019年以2.5億元全資收購快游科技,*后只花了7700萬收購了其35%的股份。
快游科技2017年末、 2018年9月底的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2864萬元、6571萬元,占同期收入的比重為93%、154%。簡單來說就是同樣的戲碼可能又將再次上演。
不出意外地又出了意外,2020年快游科技因為內控薄弱無法開具發票,導致應收賬款無法收回,整體經營異常。這時快游科技還處在對賭期的第二年,已經出現了1000萬的虧損。杭州高新眼見不妙,按照協議要求承諾方支付股權轉讓款7700萬元并回購股份。
看似美妙的游戲業務結果成為另外一個坑,2021年前三季度杭州高新止住了虧損,但扣非凈利潤仍是負數。游戲板塊沒能拉上市公司一把,公司仍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2014年上市公司四川圣達更名為長城動漫,宣布從焦炭行業轉型動漫游戲行業,隨后花了10億一連收購了5家動漫及衍生品公司和2家頁游公司,北京新娛兄弟就是其中一家。
當時長城動漫作價5億全資收購北京新娛,收購價幾乎是剩余6家公司的總和。花這樣的大價錢得益于公司創始人的背書。北京新娛的創始人劉陽曾經任職金山軟件的市場總監、品牌部總監,負責過《劍仙情緣online》等網游的市場和運營工作,后來在2007年出來創業。
多年過去之后網頁游戲的市場已經持續萎縮。從軟著權的注冊來看,被收購之后曾打算過轉型手游領域,不過兜兜轉轉都沒做出什么成績。從2018年開始新娛兄弟連續三年虧損,2020年虧損已經高達2億元,并且公司已經因為債務過大、人員全部離職而基本歇業。
可以說公司已經空有一具外殼,2021年擬以1元的價格出售其100%的股權給關聯方福建省大洲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
2014年任子行先是以6.03億元、接近七倍的溢價率收購唐人數碼,又在2016年以4.1億元收購了深圳泡椒思志100%股權。屆時任子行的市值一度從20億飆升到159億的歷史*高點,之后一段時間保持在90億。
唐人游戲主營棋牌游戲,2018年之后因為版號的限制下架了15款違規運營的游戲,僅2019年違規運營的游戲收入就占總收入的52%。
泡椒思志憑借旗下銀狐游戲的買量發行業務曾在2016年崛起,隨后買量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也就逐漸沒落。泡椒思志被收購之后凈利潤一路下滑,從一開始就沒能完成對賭協議。
任子行自身扣非凈利潤始終是負數,眼看手中的游戲業務已經優勢盡失。2021年任子行確定以2200萬出售唐人游戲、5140萬出售泡椒思志,甚至任子行的*大股東還借了3000萬給接手公司以完成出售。
巨人網絡CEO吳萌曾在內部信中提到,公司過去十七年花了100億投入游戲業務,結果爆款寥寥無幾,*出色的《征途》和《球球大作戰》反而沒占用什么資源。
爆款的不確定性一度讓巨人網絡變得手足無措,而這種不自信又加重了它在投資層面的大方。棋牌游戲的暴利讓諸多資本趨之若鶩,巨人網絡也不例外。
2016年巨人網絡就開始推動收購棋牌游戲公司Playtika,這場蛇吞象的舉動屢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地方性棋牌公司合肥靈犀就是這期間被巨人網絡收入囊中的。
2018年上海巨人以6.5億元的對價全資收購合肥靈犀,已支付金額為4.55億元。合肥靈犀在2019年營收1.52億、凈利潤1.1億;2020年上半年營收5933萬,凈利潤3574萬。雖然公司還在盈利,不過監管問題始終是懸在棋牌頭上,巨人網絡結合其運營情況推斷,未來5年的現金流量增長率為0%,已經對棋牌業務萌生退意。
2019年之后巨人網絡放棄了直接收購Playtika,并在第二年以4.75億的價格出售合肥靈犀,剩余1.95億的收購價也轉移出去,一來一回巨人網絡算是毫發無損。
終于死心的巨人網絡實施了全新的戰略規劃,將目光放到《征途》和《球球大作戰》兩個IP、以及泛二次元、放置、UE4等重點賽道。比起藏雷的棋牌,巨人網絡還是寧愿將賭注押在自研的游戲業務上。
完美世界曾經是國內*早關注到游戲出海業務的上市公司之一,如今在出海潮的競爭中希望重新優化游戲出海的路徑。
早在2006年公司旗下的旗艦產品《完美世界》就進入到日韓和東南亞市場。為了進一步擴展市場,2007年成立了子公司Perfect World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以下簡稱“PWNA”),主要負責歐美地區的PC和主機游戲發行業務。
在之后幾年里,滿懷雄心的完美世界收購了美國Runic Games大部分股權、美國Cryptic Studios、日本C&C Media,把《星際迷航》《無冬之夜》《火炬之光》等人氣IP一并收入囊中。2019年完美世界為了進一步輔佐歐美市場的游戲發行業務,又成立了Perfect World Publishing B.V.(以下簡稱“PWP B.V.”)。
PWP B.V.和PWNA兩家公司在2020年盈利7700萬,到了2021年1~9月就虧損了1.82億,其中虧損的原本有大部分要歸咎于完美世界關停了不符合預期的游戲(包含《萬智牌:傳奇》等),產生了一次性虧損2.1億元。*終在今年以1.2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Embracer Group。
流血也要出售海外發行團隊,*大的根源是完美世界業務調整的需求。完美世界表示未來公司希望將重心放在移動游戲和單機游戲上,而且要將海外團隊的數量濃縮到加拿大等更具備優勢的地區,可以猜測未來在蒙特利爾也會有完美世界的身影。
固然PC和主機游戲在歐美市場有較大空間,但在移動游戲市場面前,完美世界當然選擇更大的蛋糕。
無論是老牌大廠進一步擴張,還是上市公司跨界踏足游戲行業,游戲業務都曾給與上市公司美好的希望。隨著行業環境變化,讓不少游戲公司原形畢露,當初想搭上游戲這輛快車的公司自然也都變得無所適從。
下一篇 游戲版號掛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