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材料準備完畢→具有出版許可證的公司或出版社→由于具有許可證的公司、出版社初審然后提交到光廣總局→直至下證(一個半月)**7大類(飛行、體育、跑酷、消除、音樂舞蹈、游戲、休閑益智)不具備故事情節都屬于7大類。
我們關注到了材料里面有兩個重要的點:一個是游 戲軟件著作權,一個是運營許可證icp,軟件著作權是誰的,就代表著這個游戲是屬于誰的,同樣,辦理下來的版號也是一樣,歸屬于游 戲所有者,簡而言之,軟著是誰的,游戲版號就是誰的;icp提供者,只是運營商與所有者不對等,意思是游 戲所有者,授權給到運營商可以去運營這塊游戲,但是所有權還是歸授權方。這就說明,游 戲版號上面的運營商不具備此游戲版號的所有權,只有運營權,軟著的歸屬人有權解除授權,不再讓提供icp證件的公司運營。
*后,市面上出現很多版號授權以及版號買賣,建議是把這家主體公司一起購買回來,這樣減少后期不必要的麻煩爭端,當然,游戲的內容**跟版號申報時的內容大致相同,這樣才會更加合法合規。
中,至少有8款游戲發行公司出現團隊解散、業務裁員等經營異常情況,異常比例約17%。
一位游戲公司從業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版號恢復核發或許會為游戲行業帶來向好趨勢,但業內仍持冷靜和觀望態度,2021年動輒以百萬年薪搶奪人才的現象或難重現。
此前的4月11日晚間,國家新聞出版署正式公布4月國產網絡游戲審批信息:45款游戲獲批。其中,百度、吉比特、心動網絡、三七互娛、游族網絡、中青寶、莉莉絲、創夢天地均有游戲在列。這距離去年7月一批游戲版號公示,已經過去近8個月。
對于游戲行業從業者而言,版號恢復核發的當天晚上,歡呼雀躍的程度不亞于過年。
在版號恢復核發的當天,心動網絡CEO黃一孟發朋友圈表示:“今晚包餃子”,總裁高煉惇則分享了一首歌《Feeling Good》;游族CEO陳芳稱:“香檳都開了。”君海CEO陳金海則在凌晨5點發朋友圈稱:“真不容易,三年熬一個項目。”
盡管如此,版號對游戲行業的提振效果依舊明顯。從市場表現來看,版號恢復核發第二天,整個游戲板塊整體飄紅,市場很直觀的給出了版號重啟的反應。
4月12日,冰川網絡(300533)、大晟文化(600892)、(002174)等游戲股漲停開盤,(300052)、(603444)、(002555)等漲超7%。但在當天收盤時,上述公司股價已經開始回落。以為例,在開盤快速走高后,迅速跳水翻綠,一度跌幅超7%,*終收盤報23.63元,跌1.95%。
據記者了解,目前業內對版號恢復核發仍持觀望態度。不少從業者表示:“還是需要等到下一次版號的核發,才能對目前趨勢有更明確的掌握。”滬上某頭部企業的從業者向記者表示,此次版號核發對T1-T2企業的影響并不大,因為原來的現金流比較充裕,主要對小型游戲企業和工作影響更大,將會直接影響到其營收。
不過也有游戲企業開始轉型調整。澎湃新聞記者根據公開電話,嘗試聯系包括《魔眼亂斗》、《夢幻小狗》、《小小城主》等多款游戲登記運營單位,要么被告知“打錯了”,要么無法接通電話。
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團隊調整在版號暫停發放前也不罕見。例如公司在立項研發時,可能對項目前景很樂觀,然后開始研發和申請版號,但是申請流程大約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在此期間可能有各種突發情況發生。“即便版號發下來了,可能游戲早已經停止研發,或者放棄了商業化,此次版號暫停發放只是加劇了這樣的情況。”
從招聘角度看,版號則成了游戲公司吸引人才的“硬通貨”。在版號恢復的第二天,一家游戲公司在主頁上更改了自己的招聘啟事,其中重點提到:“在研項目已經取得國內版號。”
“按照往年的傳統,金三銀四一直都是游戲行業人才流動比較頻繁的季節,但今年完全不一樣。”業內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版號恢復核發或許會帶來新一輪招聘,但很難回到2021年的“搶人大戰”。“在經歷過這一輪版號暫停之后,大多數游戲公司其實也清醒不少,人才招聘方面可能要求會更高,畢竟現在的版號是稀缺資源,不能浪費,想要把項目做好肯定需要有更優質的人才。”游戲行業觀察人士張雄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
“在整個游戲行業出海浪潮比較熱的情況下,大多數游戲廠商也都是將目光放到海外,那么這類人才可能會成為行業的香餑餑。”張雄認為。
此前某游戲行業部門負責人曾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游戲行業人才流動性大,在2020年左右曾出現“搶人大戰”,不少公司開出極高薪資挖掘人才。
“2020年,某公司曾公開表示要用年薪百萬從全球招聘藝術家;上海游戲圈TA、引擎、美術等稀缺崗位的薪資漲幅20%-30%;某新銳大廠為招攬一位騰訊策劃,不惜開出30w簽字費;不少招聘HR不到30歲,但年薪已高達70-80萬。”
根據記者觀察了解到,目前第一批版號的恢復核發,沒有對游戲人才市場帶來明顯影響。“主要是這批版號發放總量較少,只能說狀況有邊際改善,但沒有反轉。”一位業內人士稱。
2016年6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未經批準的移動游戲,不得上網出版運營。自此,版號迎來一波爆發式增長。
根據澎湃新聞記者統計,2017年國產與進口網絡游戲版號累計發放數量為9368個,2018年為2064個,到了2019-2020年,版號數量則分別為1570個和1405個。在2021年,過審的游戲版號數量僅755個,版號數量呈現明顯的逐年降低趨勢。
此前,游戲版號也曾經歷過一輪暫停發放:因機構改革,版號曾經從2018年3月起暫停9個月,并在2018年12月恢復發放。而從《通知》下發到第一輪暫停發放之間,曾是游戲版號數量高峰期:據統計,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間發放的版號,占據11年來過審游戲版號總數量的68%。
“那段時間的版號數量可以看做是狂野增長,近兩年來,隨著行業政策的收緊,包括相關規范的制定,版號發放總量也已經到了逐步調控階段。”一位券商分析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對于整個行業來講,版號重啟其實也意味著將迎來新一輪的競爭。在總量調控的背景下,想要申請到版號這種稀缺資源,在考慮游戲內容合規的前提下,率先拿到版號只能去提高質量,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也會促進整個游戲行業健康的向前發展。”
從資本市場的態度來看,整體還是對游戲行業表現出信心。招商證券研報顯示,隨著后期版號重啟發放預期開啟,預計游戲板塊將迎來首輪反彈。游戲出海、元宇宙與VR/AR游戲,將成為今年游戲板塊的核心驅動主線。
認為,相對于2018年前后游戲行業版號秩序較亂、棋牌類等特殊品類游戲監管欠缺,當前游戲行業整體秩序更好。且各家游戲公司積極擁抱監管,高效從嚴落實監管要求。強監管下也能實現對精品游戲產品的保護。
而國金證券則在研報中分析稱,游戲企業估值目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關注優質游戲公司估值中樞回暖。例如以騰訊為代表的游戲公司仍處于估值較低水平,隨著版號的恢復發放、游戲出海的持續推進,可以進一步布局優質游戲公司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上述兩家券商,多家研報幾乎一致性地對出海業務表現出興趣。此次獲得版號的游戲企業之一,董事長盧竑巖也于近日在業績會上表態稱,現階段公司對新立項產品均要求其題材能夠在海外發行。
“高質量出海仍是投資主線,關注游戲上市公司國際化進程。流量緊缺和總量控制的大背景下,國內游戲市場增長放緩,大規模、高質量的國產游戲出海更符合文化輸出導向,同時,相對平臺出海,游戲作為內容產品也面臨更小的海外監管風險。”券商研報分析稱。
網絡游戲版號審查培訓近日召開,釋放了哪些關鍵信號?獨家丨8月國產網絡游戲版號審批至今未發布,再次暫停還是等待適配新規?
10月已是中旬,截至發稿日,8月、9月國產網絡游戲版號審批信息仍未公布,網游版號疑似暫停或放慢審批的猜測愈演愈烈。
而自8月30日公布*新網游防沉迷規定以來,游戲監管政策還在不斷收緊。有消息稱,網絡游戲內容管理培訓近日于北京召開,會議中對網絡游戲審批環節中“內容審查”和“技術審查”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有業內人士在接受21記者采訪時指出,游戲公司不必對此次版號暫停審批感到過于恐慌,并表示大概率只是一次“小調整”。但也有觀點認為,若版號審批真的無限期暫停,對中小游戲公司的生存將有不利影響。
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要求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
在史上*嚴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措施出臺后,*新的網絡游戲版號審批信息至今仍未公布。
10月11日,21記者在查看國家新聞出版署官方網站后發現,自7月22日公布了87個國產網絡游戲審批版號后,8月至9月的網游版號至今仍未下發,但至今仍未出臺官方文件證實國產網游版號審批已經暫停或放慢審批。
9月8日晚,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會同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約談騰訊、網易等重點網絡游戲企業和游戲賬號租售平臺、游戲直播平臺。自此,版號審批暫停的風聲一直未有停歇。
9月9日,有報道稱,一位了解該次約談內容的知情人士透露,約談中提到國產網絡游戲審批將暫停。但在9月12日,21記者注意到,該報道修改了其口徑,將“暫停審批”改為“放慢新網絡游戲的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產網游版號審核疑似停擺的期間,一系列游戲未成年人保護監管政策及內容審核機制仍在配套下發。
9月27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文件中指出,要實施國家統一的未成年人網絡游戲電子身份認證,完善游戲產品分類、內容審核、時長限制等措施。
游戲防沉迷第三方監督的路徑也在逐步完善。9月30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中國搜索承辦的游戲企業防沉迷落實情況舉報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在該平臺中,舉報者可從實名認證違規舉報、時段時長違規舉報以及充值付費違規舉報三個方面對游戲中防沉迷違規信息進行舉報。
而有傳聞稱網絡游戲內容管理培訓也在近日于北京召開,會議紀要文件對網絡游戲審核流程中的“內容審查”和“技術審查”部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9月版號仍未下發這一情況,一位坐標上海從業經歷超10年的游戲公司內部人士在接受21記者采訪時道出了他的觀點,“本次版號暫停審批大概率不會和18年一樣持續近一年的時間,各項新規出臺后,要給游戲公司一些內部調整的時間,我認為這次版號審批暫停屬于一次小調整。”
同時該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國內若要研發一款質量過關的游戲產品起碼要花費2年以上的時間進行打磨。“游戲*初發布的版本,其實一般都是*原始的可上線版本,內容相對會比較少,但一旦上線,就可以快速進行迭代了。”他也提到,這正是當下版號審批暫停對游戲公司也不會有太顯著的影響的原因之一——雖然沒有下發新的版號,但對很多游戲公司來說,*主要的影響僅是游戲的研發期變長。“現階段大家還是按部就班進行產品開發,并不會過于恐慌。”
艾媒咨詢CEO張毅也認為,游戲公司不用過于糾結于監管的嚴格或是放松。“在規則面前,所有游戲企業都是平等的。”同時,他指出,在新規不斷出臺的背景下,游戲企業應主動思考如何在新的“游戲規則”下實現企業社會價值和精神價值的雙豐收。
他指出,目前政策不僅對游戲外部的防沉迷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大了游戲中內容的審核力度,毫無疑問會在審核流程以及相關細節把控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管是已經過審的游戲還是正在審核的游戲,都需要再次進行把關。把握好游戲產品的內容關以及政策關,也是避免后續在審核流程中耗費更長的周期。”
而近期游戲股二級市場的表現也顯示版號審批的疑似暫停尚未將焦慮傳遞到投資者端。截至發稿前,21記者了解到,受旗下新游上線港元,總市值4.78萬億港元。而網易 由于新游戲的帶動,繼10月8日上漲4.32%后,于10月11日開盤后續漲4.76%,報151.9港元,總市值5248.32億港元。
雖然8月至9月未公布新的版號審批信息目前來看并未產生顯著的影響,但若長期不予放行,對國內游戲市場也可能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
諾誠游戲法創始人、游戲律師朱駿超在接受21記者采訪時表示,游戲版號是對游戲監管的重要組成,是游戲上線運營的前提條件,游戲版號的審批暫停意味著游戲公司的游戲開發項目達成后無法正式上線。
他推測,版號審批暫停這一情況短期內對頭部游戲公司影響不大,因為有版號儲備,也有已上線游戲的業務收入支撐。但是對中小游戲公司的影響將會較為嚴重,因為相較于大型游戲公司,中小公司拿到版號的機會少之又少,“參考2018年‘版號寒冬’時的狀況,部分中小型公司甚至會面臨破產的境地。若長此以往,未來游戲行業的壟斷現象可能更為嚴重。”朱駿超指出。
他也向記者指出,目前仍有部分游戲公司采取購買已經停止運營的游戲的版號的方式來逃避監管。自2018年12月恢復審批流程以來,網游版號一直“供不應求”,許多游戲公司久久申請不到版號,便會鋌而走險選擇私下購買轉讓的版號。
“按照規定,游戲版號是不能進行轉讓的。除非轉讓后,該版號仍舊由原本運營游戲使用。”朱駿超指出。根據《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已經批準出版的移動游戲變更游戲內容應依其所屬類別重新履行相應審批手續。變更出版服務單位、游戲名稱或者主要運營機構也應經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理變更手續。
但朱駿超也向記者透露,目前存在很多游戲公司將其他游戲公司的游戲的版號買下,直接套用至自家旗下的游戲中的情況。
而根據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的監管政策,張毅認為,游戲內容的審查標準越來越趨于嚴格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標準的嚴格也是相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之前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審核體系,所以大家會覺得嚴格。”同時他指出,當從內容細節把關的要求變成常態之后,游戲審核的流程對于各個游戲公司來說就不是一件復雜的事情。
朱駿超也指出,游戲版號的審批監管必然會趨于嚴格,這是游戲市場發展的必然階段。“但不同于2018年首次‘版號寒冬’的主要目的——控制版號數量,此次版號審批暫停源于對游戲內容審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建議,游戲公司應當在游戲策劃階段即對內容加以把控,嚴格按照版號審查要求進行游戲開發。